
納米位移臺機械結構對回差的影響
納米位移臺的機械結構對回差有非常直接的影響,因為回差主要來源于機械部件的非理想行為。以下是詳細分析:
一、關鍵機械因素
絲杠/導軌的間隙
絲杠或直線導軌存在微小間隙或配合誤差。
運動方向改變時,間隙需要重新被填充,導致位移滯后,即回差。
間隙越大,回差越明顯。
驅動機構的摩擦特性。
摩擦力大小、摩擦不均勻會引起運動非線性。
高摩擦力或不均勻摩擦會在正反方向運動時產生不同位移。
彈性變形
機械連接件(如夾具、支架、承載平臺)在力作用下會產生微小彈性形變。
改變運動方向時,彈性回彈會導致位置偏差。
機械慣性與阻尼。
在高速或加速運動下,慣性和阻尼效應會引起瞬時位移偏差。
回程時,慣性殘留也會增加回差。
螺紋結構或齒輪嚙合精度。
對于螺旋驅動或齒輪驅動的位移臺,螺紋導程誤差或齒輪間隙也會直接轉化為回差。
二、常見機械結構設計對回差的影響
直線電機/氣浮導軌
無接觸摩擦,理論上回差極小。
機械彈性和控制精度仍可能產生微小回差。
滾珠絲杠驅動
摩擦小、效率高,但仍存在間隙和螺紋誤差。
高精度絲杠和預緊結構可減少回差。
Flexure(柔性鉸鏈)結構。
通過彈性變形實現運動,無機械接觸間隙。
回差幾乎可以忽略,但行程受限制。
三、減少機械回差的設計策略
預緊結構:通過螺母或彈簧消除間隙。
高精度導軌和絲杠:降低間隙和螺紋誤差。
柔性鉸鏈結構:減少摩擦和機械滯后。
結構加固:減小彈性變形,提高剛性。
對稱設計:減小力不平衡引起的偏移。